扫一扫关注深圳市十二月芭蕾舞培训学校微信
可以获取更多舞蹈培训优惠
扫一扫关注深圳市十二月芭蕾舞培训学校抖音
可以获取更多舞蹈培训优惠
扫一扫关注深圳市十二月芭蕾舞培训学校小红书
可以获取更多舞蹈培训优惠
深圳:社会化运作公益文化项目
2013-09-24中国文化传媒网
陈一锋
中秋节前夕,由深圳市华韵民族乐团带来的民族器乐表演在龙岗区南湾街道厦村社区举行,《花好月圆》、《好日子》、《春江花月夜》等一首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赢得居民阵阵掌声。而在坂田街道万科城,另一场廉政普法专题曲艺演出也吸引了众多居民观看,参加中央电视台《我爱满堂彩》节目录制的作品《踢踏快板》让观众连连喝彩。由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总协办的一年一度的“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正深入深圳各个社区,为市民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
满足较偏远地区群众的文化需求
“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是根据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9个部门联合部署的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要求,自2004年开始,由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组织实施的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活动旨在丰富和活跃深圳市民文化生活,扶持民间文化社团发展,以文艺形式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市民开拓创新、团结干事,建立和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促进和谐、文明深圳建设。
记者了解到,今年公益进社区活动为文化进社区、外来工流动服务、京剧粤剧等传统戏剧扶持系列活动等4个大项共371场。其中,文化进社区专题文化活动65场,包括计划宣传演出、防腐倡廉专场演出、慰问演出、法制宣传专场、特色文化活动进社区、文艺表演团体专场演出;外来工文化服务工程流动系列文化活动70场次,包括流动大舞台、流动展览、流动讲座;京剧等传统戏剧扶持系列活动69场,粤剧等传统戏剧扶持系列活动167场。
深圳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杨素贤向记者介绍:“今年很多节目将重点安排在原特区外及较为偏远的地区,采用剧场和户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文艺精品实实在在地送进社区。”目前,2013年度“都市风情”周末广场音乐会,正在各个社区紧锣密鼓地进行。
社会化运作,民间社团遍地开花
文化进社区活动经过几年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社会化运作方式。通过社会招标引入竞争机制,整合社会各界文化力量,包括各级文化馆(站)、民间文艺团体和民办文化非企业单位和文化企业单位,选出优秀节目,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371场次公益文化活动的举办,对于承办单位的资质做了明确规定,在节目评选过程中,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各单位和个人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获准后承办单位方可与主办方签订有关承办责任书。
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建设,2004年起,深圳试行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招标运作。9年来,深圳文化社会化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尤其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功不可没。举办的节目也一改以往大制作、大耗费的形式,而是做成实实在在的,将小制作的节目送到社区,为广大市民提供文化享受。在此期间,作为公益活动进社区活动的总协办单位——深圳群众文化学会,在活动期间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服务、监督、检查等工作,为深圳群众文化建设做出了努力。
政府采购对民间文化社团也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民间文化社团的发展注入了强劲能量。民间文化社团在深圳遍地开花,据记者了解,分布于深圳各区、各街道、各社区的民间文化社团达2000多个,在市、区民政部门注册的超过200个,涉及歌舞、杂技、皮影、戏剧、民乐等不同文化艺术领域。它们不仅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着突出作用,而且在全国屡获殊荣。福永万福民工街舞团从一支基层的业余街舞队走向央视春晚舞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不少民间艺术团体扎根基层,如十二月舞蹈艺术团成为孩子们实现舞蹈梦想的摇篮;华韵民族乐团,自2003年以来做了百余场的公益演出与讲学活动,并组建了少年民族乐团,定期免费为孩子进行培训,并多次参加“读书月”及“大家乐”舞台的公益演出活动。